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

不為什麼,只為我們是中國人




最近,有人問我,到底在金融業工作真的需要中文嗎?甚至,遠在印度的年輕上進同事也跑來問我,想修讀中文好不好。

中文,當然重要。個人經驗是,越前線的工作越需要中文。無論是機構、企業、或私人銀行的客戶群,大中華業務也是亮點地帶。然而,不懂中文其實也可以生存的。事實上業內的支緩部門,都是以英語為主,一樣不乏專業人士,且一天到晚用不到半句中文。只是,單一語言發展自然相對局限。

很遺憾,這一代的香港人,尤其所謂的中產,培養孩子某程度上還是先放棄了母語,甚至以「中文不好」為榮。記得多年前帶孩子參加小學面試,有家長大言不慚地對老師說:「老師,你要和他說英語,他不會聽中文!」然後回頭以不鹹不淡的港式英語和孩子對話。

說真的,這世界上,我沒有看過一個有尊嚴的民族會放棄母語,我所認識的外國人不算多,但除非是混血兒,否則無論日本人、法國人、德國人、西班牙人,在家裡都以母語溝通。相反,只有中國人與印度人會偏向選擇在家中以英語取代母語。這種從英語而來的優越感,諷刺又可悲地反映了我們的民族層次,也正因為生活還停留在一個「覓食」的層面,所以對語言文化的感情並不深厚。

其實,語言能力是包容性很強的。只要不放棄,孩子絕對可以掌握雙語甚至三、四語,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。

寫到這裡,想起一位朋友的話,她在育兒理念上與我很接近:「我覺得學中文當然重要,但我對於那些什麼面對中國市場的說法很反感。為什麼學習自己的母語也需要動機?那麼的向錢看?」

心聲。

語言,是文化、是歷史、是身份、是情感。學習中文,根本不需要為什麼,只因為我們是中國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