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

文化荒井



與丈夫回顧去年的北京之旅,竟是近年所有旅行中最難忘又最回味的,尤甚於美輪美奐的日本景致與舒心的陽光海灘。

其中與別不同的,大概是千年古都的一股文化氣息。隨便步入一間以古代大宅改建成的餐廳,感覺一磚一瓦也透出新舊融和的藝術風格,彷彿讓人穿越時空,看到昔日貴冑的風雅卻又離不開殘酷歷史所遺下的處處傷痕……

這一類的保育建築在外國多不勝數。我在星加坡及悉尼就曾入住由舊郵政大樓改建成的酒店,在大學時的校舍也是帶著古歐風的舊建築物。歷史遺跡,對外國人而言,印證著優秀文化和民族修養。

作為香港人,有時不得不為置身有如文化荒井的城市感到汗顏。一個西九文化建設,徹頭徹尾仍是地產項目。地鐵沙中綫發現宋代古跡,實有可能在遺址附近薀藏無限具研究價值的瑰寶。上千年歷史的地下遺跡,能夠重見光明,本來是一個天賜的奇蹟,卻被低調理解成古井一口,為配合工程而避重就輕。

是的,當鐵路通車了,新地段的發展重建處處有利可圖,誰又會計較屏風樓下有多少口荒井古宅長埋黃土?

文化保育,不單是建碑立像,而是一種生活態度。但願我們的沙中線可以為社會留一分文化底而放緩工程步伐。因為,甘願放棄歷史而選擇經濟建設的城市,有時就與暴發户無異,一樣是窮得只有錢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